新聞稿

消費劵檔期  不應成為「醫療廣告」執法取締的空窗期

 

消費券強強滾  留心醫療廣告平安過年

政府發放消費 券,引發全民購物熱潮,又碰上過年前寒假期間原本就是微整型、醫學美容之旺季,醫療院所也不放棄機會,推出優惠折扣方案,配合醫療廣告或網路宣傳大力推 銷。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特別提醒民眾學會分辨廣告、判斷風險,並呼籲衛生主關機關應該落實醫療廣告稽核管理機制、公布違規廣告與院所、儘速制定 網路廣告辦法,以免醫院診所只顧推銷卻未說明相關風險,民眾荷包滿滿卻不曉得如何趨吉避凶、做出合宜的選擇,導致不幸遭遇醫療糾紛,賠了夫人又折兵。

水噹噹過好年  醫療風險放兩旁?

醫改會董事長張 苙雲指出,發放消費券讓手頭拮据的民眾,花用在必要的醫療需求上,原本無可厚非;所以問題不是醫院診所可否收消費劵,而是政府不能放任醫療院所藉著消費券 促銷的醫療廣告誤導民眾,或是誘發不當的醫療需求。特別是醫療不同於一般消費,在醫病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下,民眾權益與健康容易遭到損害,政府應盡責落實醫 療廣告把關工作,避免誇大不實或削價競爭的廣告讓民眾受害。醫改會的醫療爭議諮詢服務過去也常收到民眾被不實廣告誤導的醫糾案件申訴,顯示問題的嚴重(如附件一)。

醫改會整理最近這波媒體報導,常見許多介紹微整型、醫學美容療程的文章,鼓勵民眾換張「新臉」過好年,隨著消費券發放,加上衛生署「片面默許」消費券可使用於醫療行為,隨意上網瀏覽,或是翻閱報章雜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許多診所、醫院推出所謂「3600 方案」,但往往只見破盤的價格優惠,卻沒看到詳細的療程說明。醫改會憂心,醫療行為原先就有一定程度風險,醫學美容也不例外,民眾是否意識到自己可能需要承擔的醫療傷害,令人存疑。

現行醫療廣告管理  內藏隱憂:民眾不清楚、政府不執法、業者鑽漏洞

張苙雲表示,按照醫療法規定及衛生署去(97)年底的公告,國內對於醫療廣告之登載原有嚴格的規範外,醫療廣告也不可使用聳動性用語、不能有虛偽、誇張、歪曲事實之事項、不允許透過不正當的方式宣傳和招攬(如附件二)。但現況卻是空有法規,但是「民眾不清楚、政府不執法、業者鑽漏洞」!

醫改會研究員呂 佳育進一步分析,針對消費券衍生而出的醫學美容廣告,一方面未詳細說明療程並揭示醫療風險,恐有誤導、引發民眾醫療需求之隱憂,另一方面醫療促銷廣告遊走 在涉及不當招攬的違法灰色地帶,看似佔盡便宜的醫療優惠方案,誘發不必要醫療的需求,甚至非預期醫療傷害的不良影響,絕非全民之福。

除此之外,醫改會也發現醫療廣告政策的四大問題癥結,有待政府積極處理:

  • 網路廣告不設防,衛生署遲遲未依醫療法授權,訂出網路廣告管理辦法。
  • 核准廣告不易上網查詢,導致民眾不易查證了解廣告真實性。
  • 違規名單民眾無從得知,難保其他病患不再誤踩地雷。
  • 地方衛生局稽查能力不足,卻又未設立鼓勵民眾檢舉的管道或獎勵機制。

醫改會呼籲,衛生署和各縣市衛生局應善盡全民託付之管理責任,針對消費券所衍生之折扣、削價之醫療廣告行為,應依醫療法之規定嚴格稽查,打擊不法的醫療廣告,保障全民就醫權益。

留心醫療廣告  作個聰明病人

除了期待政府盡責外,張苙雲特別提醒民眾要學會辨識醫療廣告的內容與常見陷阱,作個聰明病人!特別是侵入性的手術或治療、新技術或療法更要特別評估與詢問,留意醫療院所與醫事人員的資格證照,不要只看到廣告宣稱的療效或低價的優惠折扣就心動。更要記得保留好「手術同意書 / 說明書」、「清楚完整的醫療收據明細」,遇到問題向各地衛生局或消保官反映;民眾更應擦亮眼睛,了解「醫療行為就是有風險」的事實,愛美並兼顧荷包的同時,也要愛護健康,仔細詢問醫師可能產生的後遺症、併發症和注意事項,安心達成漂亮過新年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