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抽血變瘀血?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四十多歲的汪先生是任職於南部某縣市的工廠作業員,同時也是名育有二子的單親爸爸,雖然有體重過重的問題,但無特殊身體健康狀況。

汪先生任職的工廠十分注重員工的身體健康,所以依法律規定每年安排全工廠員工進行健檢。以往都挑選當地知名醫院來負責,但由於收費越來越高,加上幾個來自中部的醫療集團不斷來工廠拜訪,且價格優惠許多,所以今年改選擇中部醫院來工廠負責健檢。

健檢當天,汪先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等待檢查。但因為健檢團隊中部來,她們必須張羅各種健檢設施、調派支援人力,所以輪到汪先生已接近中午。首先汪先生挽起袖子讓護士抽血,卻突然覺得抽血的地方有種被電到的感覺,當下立即請教護士原因,護士表示沒有關係,過一、二天就會恢復正常。汪先生原本想找醫師評估看看,但當場卻沒看到醫師,他也就不以為意,做完所有的例行檢查後,立即回到工作崗位。

過了一個星期,汪先生輕觸自己被抽血的位子仍有觸電的感覺,甚至連手延展伸直也開始有麻麻的不適感。汪先生開始感到憂心,一早到工廠就請承辦人員與醫院聯絡。醫院表示健檢業務是外包,非醫院自己能負責回應,表示會請抽血的護士再與汪先生連繫,但後續就沒下文了。

幾天後汪先生手腫脹如照片的狀況,很擔心因抽血造成神經或血管受損,就到當地醫院就診,但醫師聽說是上次別家醫院抽血所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擔心接手治療後責任無法釐清,就委婉建議他直接回該醫院就診比較妥當。汪先生心想,光養兩個孩子都無閒錢閒時間了,哪有辦法向工廠請假去處理。他不禁感嘆:只是健檢抽血,怎麼搞得這麼嚴重?怎沒人提醒我注意事項⋯⋯


從上面這則案例故事,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健檢抽血是很常見的醫療程序,但這種看似平常的侵入性醫療介入,卻也暗藏各種風險,必須注意各種預防及處理細節。其次是越來越多各類健檢是由不同的外包單位承接,如果發生爭議時該找誰負責處理,才不會讓民眾求助無門。底下我們就來逐一剖析討論,幫助大家避開「健檢變醫糾、抽血變瘀血」之風險地雷。

如何避免抽血變瘀血

隨著各類健檢越來越普及,抽血等侵入性醫療檢驗成為許多人都有的經驗。其中抽血後瘀青,是許多人遇過的困擾。多數雖然不嚴重,但如果嚴重起來,可能如前面案例照片,嚴重瘀青麻痛且持續多日。

但其實絕大多數瘀血,都是有效避免或減輕的。其實注意幾個細節,就可以大大降低瘀血的機率。大家別急著怪罪是醫檢人員技術不佳所致,記得先回頭來看看自己有無做到自保把關的功課。以下提供幾個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

一、抽血後別偷懶:抽血之後一定要有耐心,拔針後立刻壓緊,盡可能壓住五至十分鐘才放手,但每個人需壓緊的時間會因體質不同而不同,若您有壓十分鐘還是會瘀血的經驗,不妨多點耐心壓個二十分鐘吧!但也不要壓太力,若壓到旁邊的動脈,反而會造成手部冰冷或麻,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請減輕施壓的力道。(建議大家可上網參看「急診女醫師其實.」臉書,有更清楚的圖文介紹)

二、告知相關病史:許多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像是高血壓或中風過的患者,血管通常比較脆弱,若能事前告知,醫檢人員便能提高警覺,或是更換更適合的針頭進行抽血;民眾若有洗腎,務必要告知醫護人員做人工血管的患肢(該患肢不能進行抽血)。

三、提供以往經驗:可以主動提供以往的抽血經驗,尤其是會習慣性瘀血的人,一定要記得提供相關資訊,若能告知哪條血管最容易瘀血,以及過往的瘀血狀況,抽完血幾天開始瘀血、瘀血範圍等,提供的愈詳盡,醫檢人員愈能避開以往的錯誤。

四、評估血管狀況:抽血前可張開兩隻手臂讓醫檢人員檢視,請醫檢人員協助判斷哪條血管較適合抽血。也可以主動告知以往都是抽哪條血管、哪條血管較容易瘀血,幫助醫檢人員做最適切的評估。

五、高齡尤其注意:一般來說,高齡者的血管壁較薄、缺乏彈性,所以較容易有血管破裂的情況發生。長輩有抽血的需要時,家屬盡可能陪同,協助長輩提供抽血經驗或病史等資訊給醫檢人員,避免溝通不佳造成後續不必要的困擾。

例如案例中的汪先生,匆忙抽血後又急著趕回工作崗位,一方面可能沒有好好壓緊個十五至二十分鐘,再加上可能沒經過專業醫護團隊仔細評估或及時處理抽血後的不適,都是可能導致後來嚴重瘀血的原因。當然,健檢團隊有無主動提醒注意事項及做好評估工作?抽血者的資格與專業技術如何?都是後續處理與調查時應該釐清的重點。

我們也呼籲醫療團隊應該再抽血場所主動張貼標語海報,並口頭提醒將抽血的民眾主動告知病史與過去抽血有無不良經驗等資訊,以幫助醫護人員評估,才能更有效避免醫病爭議。

面對外包健檢團隊,爭議時該找誰處理

許多企業與工廠都會幫員工辦理定期體檢,但可能負責承辦者未必了解找來的健檢團隊品質如何?派出來的人員與現場操作程序是否都合格?加上許多醫院的健檢部門其實都委外經營(俗稱「外包」),受檢單位與民眾卻未必搞得清楚。我們提供幾點「避雷」提醒:

一、先確認健檢團隊是否是醫院外包項目
衛福部(前稱衛生署)早已多次宣布,屬於醫療核心業務不得外包。仍有許多醫院之健檢是採外包,但相關資訊卻不清楚,也不見政府更明確的調查與管理。因此我們建議選擇健檢團隊時,務必先打聽清楚承攬團隊是否為醫院自家經營管理,或向當地衛生局查證清楚。此外,不論個人或機構,選擇健檢機構時,千萬不要以價格做為唯一衡量的標準,以免因小失大。

二、不論是否外包,都應由醫院負責處理爭議
依據政府頒訂之「醫療機構業務外包作業指引」及醫院評鑑規定,因外包業務而與病人或其關係人產生爭議時,應由醫療機構負責處理、說明。所以就算案例中醫院是把勞工體檢業務外包,發生爭議時醫院也要負責處理。如果民眾遇到醫院把責任推給外包商時,可向衛生局申訴。

三、醫療爭議必須到醫院所在縣市申請調處
依據現行醫療法規定,如果遇到醫療爭議時,只能選擇向醫院所在縣市的衛生局申請調處服務。因此案例中汪先生所任職的工廠位在南部,承辦健檢業務的醫院卻遠在中部,他必須從南部到中部的衛生局申訴,及辦理後續爭議調處服務。

 

本專欄是醫改會參考相關文章和民眾實際就醫經驗後,彙整而成的衛教文章,但因醫改會內並無專業醫療人員任職,若您還有其他醫療相關的疑問,請您就近諮詢相關科別之醫師;醫改會也歡迎各醫事人員提供專業建議,與我們一同促進民眾的健康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