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不要超人醫師 民眾要的是醫療品質

醫改會:許醫師一個合理有尊嚴的工作環境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一直扮演改革醫療環境的促進者,舉辦此次一系列之醫改論壇,是希望藉由這些切入點釐清醫療環境盤根錯節的結構,而醫師勞動條件自應受到重視。此次針對醫師勞動體制之論壇是希望對現行醫師勞動體制提出改革方向,還給醫師一個合理有尊嚴的工作環境並改善醫病關係,達到醫師、病患、政府、醫院管理四贏的目標。

本次論壇是由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主持,與會來賓包括中華民國女醫師協會理事長李克怡、前高醫產業工會理事,現任高雄阮綜合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范國棟、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及家醫科主治醫師呂宗學、中區醫界聯盟總幹事劉茂彬、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以及醫改會副執行長曾敏傑。與會者對現行醫師勞動條件均有深切的瞭解,並於會中就教育面、執行面提出對醫師勞動體制可行之改革建議。

主持人張苙雲表示,合理的醫師勞動體制與有尊嚴的工作環境才能造就快樂的醫師,進一步才能有幸福的病人,醫療專業團體不只應維護醫師的收入,更應由醫師工作工時、責任分工、執業環境安全面切入,提供醫師勞動條件全面的照顧。另外,醫學教育應不只侷限於技術的訓練,更應著重治療病人時應用。

中華民國女醫師協會理事長李克怡指出,國外對住院醫師上班及值班的規範有清楚界定,例如美國規定住院醫師每週工時不得超過 80 小時,並且訂出嚴格處罰,例如罰款並取消其醫院評鑑資格。其亦表示,目前台灣某些醫院因招收不到住院醫師,因此不惜高薪利誘,再派付住院醫師過量工作,將住院醫師當成機器,不斷壓榨。她很擔心會有住院醫師藉藥物,如安非他命,提神的狀況發生。李克怡理事長指出,國外研究數據顯示,連續二十四小時不睡,其狀態相當於血中酒精濃度 0.1%,而國內住院醫師三十小時不休息者比比皆是,是否會因此犧牲了醫療品質?李理事長認為這是需要關切的問題。她也強調,醫師應本著『公』的心態出發,將其對自身的權利意識及於病患,增進病患醫療品質。

范國棟醫師強調,醫師在要求病患對自己的病情坦白的同時,應同時對病患坦白。如果自己能力不及、體力不繼,千萬不要硬提供醫療服務,因為如此不僅傷害病人,更是傷害自身專業。范醫師同時指出,如果醫師感到其工作環境、條件危害到病患及自身權益時,應有勇氣爭取改革的機會。例如英國住院醫師就曾為捍衛每週60小時以下工時而集體與院方談判。范醫師亦指出,目前住院醫師升任專科醫師除需經考試外,亦需由服務單位長官決定,因此遇到不合理要求時多半忍氣吞聲。但其強調,應以醫療品質、病患權益為優先,由『革自己的命』做起,才能『解放自己』。

中山醫學大學呂宗學醫師針對住院醫師超時值班問題表示,住院醫師主要工作為學習訓練,應由主治醫師負責值班、書寫病歷及教學的工作。其同時建議應將各醫院值班情形仿效疾病管制局(CDC)定點通報醫師的方式,定期公佈醫師值班情形,並將之納入醫院評鑑項目中,以促使醫院確實按值班表執行並避免住院醫師超時工作。

中區醫界聯盟總幹事劉茂彬則指出,目前因健保給付與值班問題,造成科際間住院醫師員額的不平等,許多內、外、婦、兒等科別招收不到住院醫師,而這些科別又必須隨時在醫院待命,因此更加重住院醫師負荷,長久惡性循環,斷層定更加嚴重。另外,因醫療科技發達,目前醫學教育著重醫療儀器的使用與判讀,加上醫療給付問題,僵化醫師對病情的思考,對病患醫療品質與就醫權益的確保實非良善。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指出,目前醫師勞動體制類似資本主義前期之黑暗時期,勞工每天往往工作超過 16 個小時。不適用勞基法的醫師在這一層面是比勞基法適用之工人面臨更不利的處境。劉執行長希望醫界能重新思考納入勞動基準法治的保障,使醫師的工作時間及負荷能予以合理化,為醫師創造合理有尊嚴的勞動體制。醫改會副執行長曾敏傑則由民眾角度切入,認為民眾已準備好認真談論醫療改革,亦漸漸瞭解醫師勞動體制對醫療品質之衝擊及對其就醫權益之影響,此時是一改革的契機,醫界應勇敢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勞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