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挺胸,勇敢站立

 

做為創會的成員,十八年來我一直很坦然地面對三個事實:第一,大部份台灣民眾沒聽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簡稱醫改會) 這個名號;第二,就算聽過醫改會這個名號,大部份人因著掛有「基金會」三個字,想當然將之視為受政府經費支持的政府外圍組織,不然就是某大企業的白手套;第三,不認識醫改會是什麼,遑論「知道」醫改會在做什麼以及做了些什麼,更不知道醫改會已經為自己做了什麼,捐款支持醫改會的一直是小眾中的小眾。

 

但是,直白地說:

醫改會同仁並不是很在乎醫改會的名號有多響亮;醫改會同仁最為在乎的是,醫改會倡議的議題能否讓全體民眾受惠。

醫改會同仁並不是很在乎若有聚沙成塔的捐款能讓經營壓力減輕多少;醫改會同仁最為在乎的是,醫改會所打的議題能否形成聚沙成塔的累積效果,以致於台灣的醫療環境能往健康的方向挺進。

醫改會同仁並不在意醫生團體和醫院經營者的抺黑和謾罵;醫改會同仁最為在意的是醫療相關的論點能否因著醫改會堅持就事論事、以證據為基礎的論辯,得以在一片混淆中出線。

醫改會同仁不是很在意議題倡導的一時失利;醫改會同仁更為在意的是我們自己能否再接再厲,能否有不達目的永不休的決心和勇氣。

 

請您務必知道,與您就醫息息相關的幾件「小」事,都是醫改會的戰果:

看到手上拿到的藥袋,標示得一清二楚,有些醫院甚至連藥品的形狀都清楚呈現,是醫改會用力促成的;

看到收費明細,自費和健保給付,分列清清楚楚,是醫改會用力促成的;

申請病歷不再需要吞吞吐吐,無論是計價方式或是交付時間都明確不模糊,是醫改會用力促成的;

手術同意書上手術原因和手術方式及部位,寫得比較具體清楚,誰做麻醉、說明及簽名的比較多了,是醫改會用力促成的;

 

因病致貧、因貧不能就醫,健保鎖卡終於在2016年成為歷史,70多萬人受惠,是醫改會用力促成的……不再細數。

 

與您看似遙遠,卻是你我仍然需要認真面對的議題:

醫療是營利事業,不是白袍和慈善,所以醫改會認真盯緊醫療院所的財務流向;

政府是醫界的政府,不是全民的政府,所以醫改會不斷揭露政府的施政傾斜和不作為;

健保為的是風險分擔,健保給付不是用以鼓勵醫療院所看病、鼓勵民眾看病、大家一起在醫院消費,所以醫改會努力推動「大醫院看大病,小醫院看小病」,導引民眾就醫行為,健保彰顯的是民眾同舟共濟;

健保實施了24年的台灣,仍然存在「有健保沒醫療」的一國兩制,是台灣之恥,所以醫改會繪製全國醫療資源地圖,以視覺呈現,警示政府不要再迴避;

以藥養醫之恥,仍存在於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醫界,所以醫改會一步一腳印地將藥利從醫利水庫中剝離釋出;

醫病發生爭議,至今仍將理放一邊,試圖便宜行事用錢打發,所以醫改會推動鑑定先行的實驗計劃,從實作中發展合乎理法情的醫糾鑑定制度。

 

十八年來醫改會沒有強力募款,因為我們的精力應放在議題倡導。時至今日,邁向健康醫療環境的境界,仍有段路要走。做為台灣社會的一員,您願意支持這個十八年來未曾拿政府一分錢、以理倡導、不走悲情路線,主事者全為義工的醫改會嗎?

 

 

醫改會董事、創會董事長

2018/12